图文来源:文旅滕州公众号
李浩,一位85后青年企业家,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从教师到记者,再至村官,每一步都深植社会责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鲁班锁的邂逅,激发了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创立滕州鲁班天工木艺公司后,他不仅恢复了鲁班锁的传统制作技艺,更融入现代设计,使得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公司现已拥有六大类产品线,超过千款产品,荣获30多项专利,并多次获得国际奖项的认可。
李浩不仅守护传统,更勇于创新,引领文创潮流。荣获“枣庄手造工匠”,是对其非遗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双重肯定,也为圣匠鲁班文创品牌赢得广泛赞誉。他推动鲁班锁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赛事、高校合作等,拓宽其影响力,吸引社会关注。先后荣获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青年产业人才、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网、大众日报、中国文化报、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一件可拼可拆的榫卯构件,被后人称之为“鲁班锁”。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六子联方等,其构造起源于我国古代木建筑、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榫卯关系,三维拼插、内部凹凸啮合,结构牢固、结实,十分巧妙。鲁班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民俗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古代智慧的象征性符号,不仅装点民俗,更启发民智。
制做鲁班锁的木材要经过长时间自然风干,榫卯的处理要做到严丝合缝,需要经过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三大流程,包含锯割、刨削、画墨、截头、开榫、刹榫、推槽、镂边、雕花、镶嵌、檫漆、描金等三十八道工艺,制做周期约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