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股清流,静静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近日,非遗鲁班锁传承人李浩受邀参加了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的录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鲁班锁,这一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智慧结晶,以其精妙的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而李浩,作为这一古老技艺的当代传承人,他不仅继承了鲁班锁的精髓,更在不断创新中,将其发扬光大。
在《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现场,李浩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精心制作的鲁班锁,向观众展示了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他详细介绍了鲁班锁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随着他的讲解,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匠心的时代。
节目中,李浩还现场演示了鲁班锁的拆解与组装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而富有节奏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他手中的鲁班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转动、每一次拼接,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美感。
除了技艺展示,李浩还与主持人及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他分享了自己与鲁班锁结缘的故事,以及多年来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所遇到的挑战与收获。他的真诚与执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次参加《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对于李浩来说,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传播文化的机会,更是一次与全国观众共同见证非遗魅力的难忘经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鲁班锁这一传统技艺,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可拼拆的榫卯构件“鲁班锁”,又称八卦锁、六子联方,源于古代木建筑、家具的榫卯结构,结构复杂巧妙且牢固。鲁班锁蕴含中国传统民俗和文化内涵,象征古代智慧,既装点民俗又启发民智。其制作需长时间自然风干的木材,经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等三大流程,含三十八道工艺,如锯割、刨削、雕花、镶嵌等,制作周期长达一年以上。
“非遗”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获近50项国家专利及百余项荣誉,包括“荷花杯”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金奖、中国百佳旅游商品、山东手造·优选100等,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班锁还被选为山东省特色外交礼物,并作为2023年中国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时的纪念品,参加了“星光大道”、文博会等百余次展会。公司建设了30余所鲁班工坊,成功举办了四届鲁班锁拆装大赛,并赴美、匈、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第九届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度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青年产业人才、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