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匠鲁班文创
公司动态
nesw
公司动态
Enterprise

别再误用!“非遗”和“非遗文化”哪个正确,你清楚吗?

字体大小:

近日,非遗传承人文化产业基地发表了一篇文章——“非遗”不能表述为“非遗文化”,引发读者热议。当你在朋友圈刷到"非遗文化展览"时,是否想过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对千年智慧的误读?

微信图片_20250227092548.jpg

两字之差,千年之重 

"非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法定简称,特指那些‌活态传承的技艺、实践与知识‌。

"非遗"本身已明确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使用“非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可,无需叠加“文化”二字。"非遗文化"属于重复叠加在逻辑上形成冗余。


图片1.png

鲁班锁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的表述,不单单是语句有误,却可能误导公众理解。公众可能将非遗匠心技艺被泛化为普通文化现象,让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地位被模糊,使非遗保护的"技艺存续"偏移至"文化展示"。正确理解和运用术语,有助于提升非遗保护的精准性和公众参与的深度。

图片2.png

榫卯咬合,精准传承

       咔嗒”——当鲁班锁的榫卯精准咬合,犹如非遗术语规范化的隐喻。正如鲁班锁六棒相扣自成体系,额外添加“文化”二字,如同强行出现的第七根锁棒,融不进去也破坏整体结构性。

正如非遗传承人李浩通过认真研究古籍,拜访经验丰富的民间木匠,成功复原了鲁班锁的传统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不断开拓设计思路,解锁创新密码,最终形成五大类,一百多种鲁班锁新品 。大到国礼赠品,小到益智玩具,鲁班锁在新一代匠人手中,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匠心礼遇,文化传递

现在鲁班锁不仅是博物馆的藏品,更是赠礼佳品,一同感受非遗的技艺,触摸文化的传递。

       ✅ 国潮礼:承载非遗内核,传递东方美学与传统技艺

      ✅ 品牌定制:以专属定制,彰品牌形象,礼赠非凡。

       ✅ 办公雅玩忙碌间隙,以木作静心,重拾专注力

微信图片_20250221113847-1.jpg

图片1.png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可拼拆的榫卯构件“鲁班锁”,又称八卦锁、六子联方,源于古代木建筑、家具的榫卯结构,结构复杂巧妙且牢固。鲁班锁蕴含中国传统民俗和文化内涵,象征古代智慧,既装点民俗又启发民智。其制作需长时间自然风干的木材,经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等三大流程,含三十八道工艺,如锯割、刨削、雕花、镶嵌等,制作周期长达一年以上。

图片2.png

“非遗”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获近50项国家专利及百余项荣誉,包括“荷花杯”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金奖、中国百佳旅游商品、山东手造·优选100等,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班锁还被选为山东省特色外交礼物,并作为2023年中国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时的纪念品,参加了“星光大道”、文博会等百余次展会。公司建设了30余所鲁班工坊,成功举办了四届鲁班锁拆装大赛,并赴美、匈、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片3.png

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第九届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度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青年产业人才、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片4.png

圣匠鲁班文创.jpg



更新日期:2025-02-28
联系电话:0632-5888333 工厂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Copyright © 2018-2022 鲁班文创.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51422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