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首届鲁班文创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这一场赛事汇聚了众多文创领域的精英与巧匠。而在这其中,圣匠鲁班文创品牌创始人、“非遗”鲁班锁传承人李浩的表现尤为耀眼,成功斩获产业创新奖。
李浩,一位85后青年企业家,他的创业历程,是对传统智慧的坚守,也是对现代创新的勇敢探索。自大学毕业后,从数学教师到记者,再到村官,李浩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一次偶遇,让他与鲁班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踏上了传承与创新之路。
面对创业的重重困难,李浩没有退缩。从最初用木棒在地上绘制鲁班锁图纸的艰难探索,到成功申请贷款、产出第一批产品,再到借助展会平台崭露头角,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汗水。在他的带领下,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不断壮大,开发出六大类别、千余款鲁班榫卯文创产品,荣获专利30余项,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斩获奖项,将鲁班锁这一古老技艺推向了新的高度。
李浩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与执着坚守,更在于他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将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入鲁班锁创作中,使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韵味,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这种跨界的尝试,不仅为鲁班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荣获产业创新奖,对李浩而言,既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所代表的非遗传承与创新精神的赞誉。这一奖项的获得,不仅提升了圣匠鲁班文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为整个鲁班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李浩的推动下,鲁班锁不仅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高校合作项目,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他组织的鲁班锁拆装大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则进一步推动了鲁班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他的创业故事和鲁班锁的传承,受到了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他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李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一件可拼可拆的榫卯构件,被后人称之为“鲁班锁”。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六子联方等,其构造起源于我国古代木建筑、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榫卯关系,三维拼插、内部凹凸啮合,结构牢固、结实,十分巧妙。鲁班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民俗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古代智慧的象征性符号,不仅装点民俗,更启发民智。
制做鲁班锁的木材要经过长时间自然风干,榫卯的处理要做到严丝合缝,需要经过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三大流程,包含锯割、刨削、画墨、截头、开榫、刹榫、推槽、镂边、雕花、镶嵌、檫漆、描金等三十八道工艺,制做周期约一年以上。